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Av无码_免费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_国产男女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科學教案

時間:2025-03-27 10:21:2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guān)科學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guān)科學教案匯編9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感知各類水果,制作水果拼盤,品嘗水果的滋味,培養(yǎng)幼兒觸摸覺、嗅覺、味覺的能力,

  2、 幼兒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悅心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參觀果園

  2、蘋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個

  3、塑料盤子五個,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活動過程:

  一、引入:今天,農(nóng)民伯伯給我們送來了好多的水果,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分組觀察水果(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來感受水果的色、香、)

  2、集中交流討論。鼓勵幼兒大膽把自己看到、摸到、聞到的感受告訴他人。

  三、水果拼盤比賽

  1、幼兒分組討論:如何制作水果拼盤

  2、幼兒分組制作水果拼盤(老師幫助小朋友切好)

  3、欣賞各組的'水果拼盤,幼兒進行評價

  四、品嘗水果拼盤大會引導幼兒品嘗自己做的水果拼盤,并說說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戲“運水果”結(jié)束。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當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參考書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水的需要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chǎn)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guān)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guān)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第二單元第1課。

  教學要點:

  感受風的存在,初步練習假設性解釋。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生對于風的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

  2、會制作各種各樣的紙風車。

  3、能初步對事物或現(xiàn)象做出假設性解釋。

  4、意識到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問題接龍

  同學們,這節(jié)老師想讓同學們做一個游戲——問題接龍,大家愿意嗎?(愿意)不過如果接不上來的同學老師可是要懲罰的哦!你要為大家學個動物叫或拌個動物的形象。(好)

  二、猜想與假設

  大家能對這些問題做出猜想和解釋嗎?

  學生猜想。

  想一想,我們看不見風,怎樣才能證明風的存在呢?

  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到室外,去尋找風的蹤跡。

  三、設計與制作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有沒有尋找到風的存在?說一說你找到的風。

  學生匯報交流。

  我們還有一位好伙伴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的`了解風,知道它是誰嗎?對,是紙風車。紙風車能幫助我們找到風,它的形狀有好多種,盡情發(fā)揮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做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來。

  學生制作。

  你們的紙風車轉(zhuǎn)得快嗎?解釋一下原因。

  我們的紙風車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四、課外拓展

  氣象臺的天氣預報中是怎樣描述風的?留心電視或報紙等媒體,連續(xù)記錄一星期風的預報,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進行交流。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

  2、常用液體溫度計是利用玻璃管內(nèi)的液注隨溫度變化而上升和下降來測量溫度的。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和研究作為測量工具的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主要構(gòu)造。

  2、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shù)字,并把刻度上的數(shù)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測量工具使用規(guī)定的意義,并愿意遵守這些規(guī)定。

  【教學重點】攝氏溫度的讀與寫。

  【教學難點】識讀零下溫度。

  【教學準備】

  小組:體溫計(1)、氣溫計(1)、水溫計(刻度范圍-20℃——110℃)(2)

  全班: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20℃——110℃)

  【教學過程】

  一、比較水的溫度

  1、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手觸摸過冷水和熱水嗎?有什么感覺?

  2、出示冷熱不同的兩杯水,請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哪一杯溫度高,哪一杯溫度低,回答后指導:溫度是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的。

  板書:溫度

  講述:溫度的單位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我們可以通過皮膚等觸覺器官感知、比較物體的冷熱情況。

  3、師:我們再來感知一下,每個小組的桌上有四杯水(1號杯內(nèi)裝的是涼水,2號、3號杯內(nèi)裝的是溫水,4號杯內(nèi)裝的是熱水)。大家一起安靜的來完成下列活動: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

  4、匯報。(預設:4號杯的水熱,1號杯的水冷;3號杯的水比2號杯的水冷。)

  5、師:我們再來一次,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他們的冷熱。(預設:2號和3號杯的水溫度差不多,1號杯的水冷,4號杯的水熱)

  6、師:同樣的四杯水,由于實驗順序不同,手指獲得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板書:溫度計

  二、觀察溫度計

  1、出示溫度計,我們要正確使用溫度計,首先必須要認識這個溫度計,了解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2、分發(fā)溫度計,提示: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觀察溫度計,然后仔細觀察。觀察時注意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如果溫度計的管子劈裂,請立即告訴老師。

  3、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gòu)造、刻度、標記、數(shù)字等內(nèi)容,教師巡視。

  4、匯報交流。出示:“使用溫度計前需要看清楚的問題(教材上P43的3個)”,這三個問題你們都解決了嗎?如果沒有,再觀察一次。

  5、學生對照問題,檢查自己是否都解決了。再觀察。

  (根據(jù)學生匯報時的情況,教師適當補充講完整:溫度計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產(chǎn)生的變化。放開手等一會兒再觀察。匯報交流。(預設: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開后一會,液面下降。)

  三、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1、師:出個題目考考你:“25℃”,你會讀嗎?

  學生試讀

  2、師: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例:“28攝氏度”怎么寫?“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

  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師:我們再來試一下,出示:0℃ 37℃ —5℃ —10℃

 �。ù瞬糠纸處熆筛鶕�(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調(diào)整。)

  3、出示自制模型溫度計,然后教師設置溫度,請同學讀或者寫,鞏固。同時強調(diào):零下溫度自0℃往下,數(shù)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四、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1、現(xiàn)在請每個同學觀察自己溫度計上的液面,并記錄。

  2、交流:結(jié)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什么會不同呢?(參考P44圖)

 �。A設: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這樣幾種:俯視、仰視;從嘴里呼出的熱氣。)

  師生討論,并明白:觀測溫度時,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影響測定溫度準確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課后考慮一下如何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從找尋薔薇花叢的食物關(guān)系開始,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聯(lián)——食物鏈。

  2、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wǎng),意識到食物網(wǎng)反映了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植物間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guān)系。

  3、經(jīng)歷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提高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注意在討論分析活動中及時吸收別人的學習成果。

  教學重點:

  學會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wǎng),意識到食物網(wǎng)反映了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植物間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畫、找食物鏈。

  教學準備:

  薔薇花叢的動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釘)、學生用的活動手冊、跟食物鏈有關(guān)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薔薇花叢的食物鏈

  1、出示在薔薇花叢中我們發(fā)現(xiàn)的動植物卡片(圖或文字)。上節(jié)課我們在薔薇花叢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動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蟲、瓢蟲、西瓜蟲、鳥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個出示動植物的卡片。

  2、這些小動物它們吃什么?(薔薇、土壤里的腐殖質(zhì)、小草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逐個出示這些卡片)

  3、你能用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guān)系嗎?

  一生上臺用箭頭直接在卡片之間畫出它們的食物關(guān)系,其余學生在自己活動手冊上用箭頭畫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guān)系。

  4、分析這條食物鏈。

 �。�1)仔細看看上面的箭頭圖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稱為食物鏈。

 �。�2)認識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

  人們根據(jù)食物鏈中不同生物的食物來源,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產(chǎn)者,把吃別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費者。你認為上面這條食物鏈中,誰是生產(chǎn)者,誰是消費者?薔薇花叢中的動植物哪些是生產(chǎn)者?哪些是消費者?

  5、寫出薔薇花叢中的其他的食物鏈。

  二、水田里的食物網(wǎng)

  1、出示水田的圖片。水田里有許多動植物,我們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們在水田里觀察到了哪些動植物?認識這些生物。

  2、閱讀調(diào)查報告,看看他們畫出了哪些食物鏈。點擊出示箭頭。

  3、他們還有哪些食物鏈沒有畫出來。你能補畫上去嗎?學生在自己的書本上試著畫出食物鏈。請一生說說沒有畫出的食物鏈,師點擊鼠標出示其余的食物鏈。

  4、認識食物網(wǎng)。

  回頭看看水田里的食物鏈,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教師用課件隱去水田里的動植物圖片,留下這些箭頭。像這樣錯綜復雜呈網(wǎng)狀的食物鏈就組成了一個食物網(wǎng)。

  三、課后拓展

  1、森林里的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出示其他的一組生態(tài)群落系統(tǒng)(森林群落圖),在這個森林里生活著許多生物,你能找出其中的食物聯(lián)系,畫成食物鏈嗎?它們的食物聯(lián)系是否也組成了一個食物網(wǎng)?

  2、你還能找出像水田、森林這樣的生態(tài)群落嗎?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研究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電和磁》單元的第4課內(nèi)容。

  研究磁鐵這一內(nèi)容具有極強的探究價值,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訓練其思維,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地實驗習慣。與此同時,激發(fā)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磁鐵的性質(zhì)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闹亟M,把這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來講解,其中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有: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2、分四個層次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zhì);3、課堂小結(jié);4、進行課堂練習;5、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有:1、通過實驗驗證,了解磁化現(xiàn)象;2、利用磁鐵的性質(zhì),制作簡易指南針;3、作業(yè)展評:磁鐵玩具;4、課堂小結(jié)。

  學情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五年級的學生對磁鐵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這對本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學生對于磁鐵比較感興趣,但對于磁鐵的一些性質(zhì)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或許僅僅是停留在磁鐵能吸鐵這一層面上。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對磁鐵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引導學生能關(guān)注身邊常見的一些事物、現(xiàn)象,平時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能自覺地展開一定的研究,畢竟科學的大課堂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出磁鐵的性質(zhì);

  2、能利用各種方法測量出兩塊磁鐵磁力的大小;

  3、能夠測出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

  4、能夠?qū)Υ盆F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關(guān)的解釋;

  5、能制作磁鐵及磁鐵玩具。

  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一些基本性質(zhì);

  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

  3、知道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測量方法;

  4、了解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5、知道指南針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現(xiàn)象有濃厚的興趣;

  2、意識到磁現(xiàn)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3、樂于探究、善于發(fā)現(xiàn)。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zhì)。

  難點:用實驗探究磁鐵的各種性質(zhì)

科學教案 篇7

  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A、認識和了解熱對物質(zhì)狀態(tài)有影響;

  B、認知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

  C、知道物質(zhì)狀態(tài)有三種:固體、液體、氣體。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

  A、培養(yǎng)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的能力。

  B、動手操作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崇尚科學的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確立科學的自然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策略:

  1、 獨立觀察思考、主動參與、合作學習、調(diào)查研究。

  2、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 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在探究學習活動中,加強學生對事物或事物種類的認識了解和掌握。

  4、 強調(diào)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概述。

  教學重點、難點:操作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

  教學準備:

  教師:水、冰、酒精燈、鐵架、石錦網(wǎng)、鐵鉗、鐵板、記錄表、蠟燭、燒杯、錫條、水槽。

  學生:記錄表、鐵架、石錦網(wǎng)、酒精燈、水、水槽、蠟燭、燒杯。

  導入:

  做一個小實驗:冰塊在熱水中融化。(冰塊是固體,水是液體)。引導到物質(zhì)狀態(tài)有三種:固體、液體、氣體。

  水在冰箱里能變成冰,冰在太陽下曬又變成水說明了什么?說明熱量對物質(zhì)有一定的影響。

  那今天我們來做一做實驗,用實驗來證明――熱對物質(zhì)狀態(tài)的影響。

  進入教學內(nèi)容:

  1、 實驗前的提示和要求:

  A、注意安全教育。

  B、實驗工具的.介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C、實驗記錄卡的說明。

  D、小組合作,分工:前后四人一組,組長、記錄員、操作員、輔助員。

  2、 實驗開始:

  各小組開始動手做實驗,分工明確。

  老師-巡堂輔導;學生--做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卡;檢查學生完成情況,了解各小組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并給時給予幫助。

  3、 實驗結(jié)束后要求各小組匯報實驗結(jié)果,并分析各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互相借鑒。

  4、 教師總結(jié)。

  實驗記錄卡

  實驗內(nèi)容:

  實驗工具:

  要注意的事項:

  組員名單:

 �。訜幔⿲嶒炦^程(盡可能的詳細記錄)

  實驗時間實驗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或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玻捶昼�

  4-6分鐘

 �。叮贩昼�

  7分鐘以后

 �。ɡ鋮s)實驗過程

 �。保卜昼�

  實驗總結(jié) (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學到什么?)

  第一點

  第二點

  其它

  你不明白的地方: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觀察到的拱形產(chǎn)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邊實驗邊思考,對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做拱形的紙,鐵墊圈若干。

  教師自己準備:相關(guān)的圖片資料。學生自己準備: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讓學生看一些拱橋的圖片。問為什么橋要做成拱形,特別是在古代,材料還不是很多,強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學們原意和老師一起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嗎?

  二、拱形承受壓測試

  1、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壓力嗎?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3、要求:測試紙拱能承受多大壓力。觀察紙拱隨著壓力的增強,形狀有什么變化。

  4、 分組表述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

  三、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1、怎樣使紙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2、提示:根據(jù)拱形受壓變形的現(xiàn)象,尋找克服變形的方法。

  3、學生組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變的。

  四、長壽的石拱橋

  通過資料讓學生感受我國歷史上豐富多彩和發(fā)達的造橋工藝。

科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jié)果中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規(guī)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guī)范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jié)部分。

  五、教學過程

 �。ㄒ唬⿲耄悍N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fā)?

 �。ǘ┲笇W生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的結(jié)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jié)。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nèi)容。

  (三)指導學生制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shù)乃?/p>

  適當?shù)臍鉁?/p>

  陽光

  2、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04-25

科學教案06-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汶上县| 西林县| 玉山县| 永修县| 大竹县| 班玛县| 西宁市| 德安县| 共和县| 阆中市| 克拉玛依市| 青阳县| 普宁市| 烟台市| 浦北县| 华池县| 周至县| 驻马店市| 金沙县| 客服| 安新县| 高清| 德格县| 贵州省| 庄浪县| 铅山县| 文成县| 包头市| 大庆市| 弋阳县| 民和| 原平市| 舒兰市| 高要市| 如东县| 兴城市| 阜宁县| 周口市| 洞头县| 兖州市|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