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Av无码_免费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_国产男女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3-02 08:37:4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認識乘法

  教案設計:二年級備課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經歷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初步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簡單乘法算式的積。

  2、使學生經歷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2頁。第3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例題圖,學生準備小棒等。

  教學模式:三段式

  教學過程:

  一、鋪引

  出示算式:

  第一組 第二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學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

  1.這兩組題都是加法,但是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組每道題的加數不相同,第二組的`每道題的加數都相同)

  2.像第二組這樣,加數都相同的加法,我們叫它“求相同加數的和”.

  第1題3+3,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3相加,這就是2個3.

  第2題5+5+5,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5相加,這就是3個5.

  第3題4+4+4+4,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4相加,由學生說出4個4.

  第4題2+2+2+2+2,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2相加,由學生說出5個2.

  二、探究

  1.教學例題。

  教師提問如何列算式?

  用加法算:2+2+2=6

  你寫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是幾,幾個2連加.

  教師敘述: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書課題:乘法初步認識)

  介紹乘號及算式寫法和讀法:

  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 ×”.教師同時板書,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乘號像什么(像漢語拼音中的 ×).

  怎樣寫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就寫在乘號的前面,再數一數是幾個2連加,把相同加數的個數3寫在乘號的后面,2×3表示3個2連加,3個2得6,因此算式是2×3=6,讀作2乘以3等于6.

  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歸納小結:

 �。�1)上面這幾道題用加法算的時候,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點?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還可以用什么法算?

 �。�3)兩種方法比較,哪種簡便?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訓練

  1.基本練習

  出示復習準備中的兩組題,哪組題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說出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幾連加.

  3+3 3×2; 5+5+5 5×3; 4+4+4+4 4×4;

  2+2+2+2+2 2×5

  2.想想做做1、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在教科書上列出算式。

  四、課堂總結。

  作業(yè):2、5

  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4×2 = 8 或 2×4 = 8

  . .

  . .

  . .

  乘號 乘數乘數 積

  4 × 2讀作:“4乘2”, 2 × 4讀作:“2乘4”

  教后記:

  第二課時 練習一

  執(zhí)行時間:

  教學內容:教材第4-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的含義,能較熟練地寫出乘法算式。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圖,學生準備小棒等。

  教學模式:三段式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擺

  教師指導,檢查。

  2、學生仔細觀察圖,寫出有幾個幾,并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讓學生觀察跳繩圖,說出有幾個幾,并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 或4×5=20

  3、學生觀察,比較是幾個幾相加,并寫出乘法算式。

  3×5=15 5×3=15

  二、重點練習

  1、第5頁4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講解,強調是幾個幾。

  2、第5頁5題

  學生在書上寫出算式,指名讀一讀。

  4×2=8 2×4=8

  6×3=183×6=18

  5×6 6×5

  3、第5頁第6題

  教師讀題,學生填寫,集體訂正。

  4、第6頁7題

  學生看圖,列出算式

  4×2=8

  5、第6頁8題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指名列式。

  5×3=15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訓練點

  1、發(fā)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缜楦薪逃c

  1、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2、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教具準備:

 �。ń處熡茫┒嗝襟w課件、盤秤、有獎競猜的物品、一個1角硬幣

  (學生用)六人一組:10個1角硬幣、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蘋果、餅干、石頭、米、花生米、果凍等......

  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今天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好嗎?

  生:好!

  師:我們去看一看。

  1、觀看課件演示:(熊貓森林超市開張情景)

  咦,什么聲音,這么熱鬧?

  噢,原來今天是熊貓森林超市開張的日子。

  2、課件顯示(超市內部場景)

  師:好,我們進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說出看到的商品名稱、質量、有數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4、請打開課本P86頁。

  二、認識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來稱。

  師:那么你知道哪些稱呢?

  生:(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

  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

  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

  師:大家真留意身邊的事物。

  三、感覺體驗,形成質量觀念。

  1、認識1克。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1角硬幣)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師: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請看屏幕。(播放錄像)

  師:你們真棒,一枚1角的硬幣約重1克。請大家拿一枚1角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覺怎么樣?

  生:很輕。

  師: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現(xiàn)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克。

  生:乒乓球、小發(fā)夾、藥片、小螺絲、紐扣、圖釘......

  師:你們真利害能找到這么多大約1克的物品,那你還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嗎?

  生:......

  師:大家真聰明,找到這么多以克為單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師:請大家從籃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茨囊唤M找得最快。準備開始。

  師:大家都來感覺一下。

  2、認識千克

  師:剛才第二小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現(xiàn)在我們再來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準備開始!

  師:找得好快�。∵@是一包500克的鹽。(500克)

  師:一袋鹽500克,那么兩袋呢?(生答師板書:1000克)

  師:我們在驗證之前一起來認識盤稱。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觀察盤稱認識盤稱)

  生:(匯報)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兩袋鹽放在一起,用盤秤稱一稱。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學生操作稱量)

  生:1千克

  師:1000克里面有幾個1克呢?(1000個)

  師: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個重呢?(相等)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到超市買幾樣東西你能幫幫老師嗎?(能)

  [要求:請各組合作幫忙稱出1千克的物品]

  學生匯報:我們組稱了6個蘋果是1千克......

  師:通過稱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發(fā)現(xiàn)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

  生:我發(fā)現(xiàn)雖然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但是他們的重量是一樣的。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可真多!謝謝大家的幫忙。

  師:現(xiàn)在我們每人輪流掂一掂,試一試這1千克的感覺,各小組也可以交換物品試一試。

  師: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1千克很重。

  生:我覺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覺得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真的嗎?好了,我們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師:感覺怎么樣。

  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克做單位。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86,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了這么多知識,熊貓老板很想請大家去他的超市幫忙,你愿意嗎?聽聽熊貓老板的要求吧?(想成為我的職員可不容易,要經過三關的考驗。勇敢的小朋友請來吧�。┠銈冇行判膯�?

  第一關:1、書P88頁2。

  2、書P89頁4。

  3、書P89頁5。

  第二關:判斷提。(學生用動作判斷)

 �。�1)一個1角硬幣重1克,10個1角硬幣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輕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關:亮亮去春游寫了一篇日記請小組合作找出不對的地方并改正。(課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兩個,150克重的一個...他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000克的、和脖子長達3克的。

  五、有獎競猜活動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這么好,老師想送些禮物給大家。請看,想要嗎?

  師:呵呵,都想要,不過,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個小組猜對了獎品就是你們組的!

  (每組一分物品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說出重量。)

  六、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安排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這是從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重組學科的知識體系。人們認識事物一般是從粗略的整體感知開始,然后對物體進行細致觀察和局部研究�?陀^世界最常見的是各種形狀的物體,“面”是附著于“體”上的。兒童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物體,在整體感知“體”的基礎上,才能逐漸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認識“體”,后認識“形”能降低認知難度,有利于學生學習。

  教學內容分兩部分編排,先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然后開展實踐活動。

  1.直觀認識“體”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教材選擇積木為學具,讓學生在玩積木時認識物體。其好處一是學生有興趣,能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積木形狀規(guī)則,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表象。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順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積木的場景—整理出典型的物體—揭示各類物體的圖形和名稱—尋找生活中相關的物體。

 �。�1)讓學生玩積木。教材通過堆積木的場景,引導學生玩積木,感知積木的形狀。課前,教師應和學生共同準備積木或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形狀的物體。這節(jié)課沒有積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體,是無法教學的。在學生堆積木時,應要求他們邊堆邊感受積木的形狀。每堆一塊積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樣子,想想它和哪些積木的形狀相同,和哪些積木的形狀不同。要防止學生只顧玩積木,而不感知積木形狀的現(xiàn)象。

 �。�2)把積木分類。經過玩積木,初步知道積木的形狀是多樣的,有些積木的形狀是相同的。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一起,形狀不同的積木分開放,促進學生思考各種“體”的形狀特征。在分類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圓形面等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無關的積木,只剩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形狀的積木。在分類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學生可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成一類,把圓柱和球分成一類。這種分類表明他們已經感受到平面與曲面的不同,應給予表揚,再引導繼續(xù)分,直至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分開,把圓柱和球分開。二是讓學生說說分類時的思考,只要求說出視覺、觸覺的感受,如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的面都是“平”的,圓柱和球都有“彎”(曲)的面。不要求語言嚴密、完整、有條理,更不能歸納“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幾何圖形并給出名稱。教材在兩塊彩色積木的下面畫一個灰色的圖形,并在旁邊寫出圖形的名稱�;疑膱D形是四種立體的幾何圖形,每個幾何圖形都是大大小小同類積木的形狀概括,是一類立體圖形的標志。幾何圖形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以長方體為例:讓學生看看分在同一類的許多長方體積木,閉起眼睛想想這些積木的形狀,然后睜開眼看看老師畫的灰色圖形,體會這一類積木的形狀都是這樣的,從而形成長方體的表象。幾何圖形要課前準備,整體出現(xiàn),不要展現(xiàn)畫圖過程。只要學生認為這樣的圖形像實物,能代表實物就行。

 �。�4)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物體。通過對積木的研究,初步認識長方體等四種形狀的立體。帶著這些“體”的`初步表象回歸生活,尋找這些形狀的實物,有兩點教育意義: 一是進一步加強四種“體”形狀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這些形狀的物體�!跋胂胱鲎觥钡�1題“你還能找到它們的朋友嗎?”這里的“它們”是四個幾何圖形,“朋友”是常見的物體。學生列舉的實物,只要形狀差不多就可以了。

  2.聯(lián)系教學的四種立體安排實踐活動。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1)活動的內容有五項。“滾一滾”“堆一堆”是體驗物體上的平面與曲面。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斜面上不會滾動,可以堆得很高;圓柱和球在斜面上會滾動,不容易堆起來。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懊幻笔欠答伋醪叫纬傻谋硐�。蒙著眼睛在口袋里摸物體,把手觸摸的感覺和大腦中已有的形體表象相互作用,經過信息的篩選、過濾和相互對應,作出相應的判斷,并對判斷給予肯定或否定。這些活動能使四種形體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胺选笨ㄍㄒ竺裳鄣膶W生一邊摸一邊體會物體的形狀,然后說出摸的是什么形體;“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學生摸出一個圓柱,讓同伴檢查摸對了嗎。這兩個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有秩序地開展摸物體的活動�!按钜淮睢笔歉鞣N立體的形狀特征的簡單應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狀的積木比較好?如果搭成的物體能前后運動,應該使用什么形狀的積木?搭汽車車身用什么積木?搭工廠煙囪用什么積木?……做出這些選擇都離不開對立體形狀特征的體會�!皵狄粩怠本C合應用認數和認物體的知識。數出較復雜物體里各種立體的個數,還進行分類活動。

 �。�2)組織學生活動要注意四點: 第一,組建學習小組,推選小組長,組內分工準備活動器材。能找到積木當然很好,沒有積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紙盒等代替。器材的數量要多準備些。第二,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沒有問題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戲,不能稱為數學實踐活動。問題源于現(xiàn)象: 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搭得高?為什么圓柱和球會滾?……問題源于需要:怎樣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樣摸出圓柱?用什么做輪子?……第三,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少數典型的問題,在班內集體討論。教師盡量不講解、少評判。第四,要參與學生的活動,隨時了解情況,對活動的進程給予必要調控。在活動臨結束時,要組織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使實踐活動成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活動。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學習內容:

  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

  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

  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

  統(tǒng)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tǒng)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tǒng)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xiàn)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

  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2、能靈活運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學具:

  數字卡片。

  一、導入課題:

  導語: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一個最重要的符號是什么?(板書:.)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小數點可真是個調皮的小家伙,它告訴同學們,今天,小數點要搬家了,這是怎么回事了,同學們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播放童話故事)

  二、童話激趣,發(fā)現(xiàn)變化。

  1、動畫:

  2、(flash動畫)小數點來到森林里玩,看見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臉地坐在窗前。小數點看見快餐店門前的價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數字,就跳了上去(¥288.)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么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數點搬到了8和8的中間(¥28.8)。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價格便宜了。)

  3、(flash動畫)小數點笑著地說:“看來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師:山羊的快餐店,原來是一個客人都沒有,可是現(xiàn)在生意興隆。這又是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生說)

  那么從原來的288到28。8再到現(xiàn)在的2.88又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生說)

  假如小數點再往左搬一次家成為0.288,與原來的288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生說)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探討。

  4、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

  5、是不是對所有的'數都適用呢,我們能想法驗證嗎?小組交流

  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根據剛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數點右移的變化規(guī)律嗎?你來驗證想法嚴整自己的猜測。

  小結:現(xiàn)在我們又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擴大)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家伙,這個規(guī)律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神奇的小數點”或“小數點的自述”說一說。(通過學生構思數學作文,整理變化規(guī)律)

  三、初步應用。

  你想試試嗎?(游戲)

  拿出你的數字卡片,擺一個的三位小數(9。879)擴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導學生在缺的數位上補0)

  擺一個最小的兩位小數(0。12)縮小10倍。20倍(學具袋里的0不夠用,引導學生幾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原數就縮小了1000倍( )

  (2)3.69擴大2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

  (3)把23。0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5位后,再向右移動三位,這個數就變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數點,這個數就擴大100倍( )

  2、下面的數與0。285比,擴大或縮小了多少倍。

  3、小花貓要去水果店買水果,可不會做題,過不了河,你能幫助它嗎?

  4、小花貓說謝謝,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標價有點奇怪?你都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能找出最貴的兩種水果嗎?

  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材內容:

  本節(jié)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后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xiàn)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并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fā)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lián)想等學習方式,經歷游戲過程,并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捉迷藏游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fā)布的信息,產生聯(lián)想,并由聯(lián)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

  (1)什么是用數學?

 �。�2)為什么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jié)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jié)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說一說圖上都說了些什么?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說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并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學生自愿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游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梢詮娜N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說:要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并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后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伙伴。重點在于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后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臺,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還剩幾只?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里有13條小魚,游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zhí)岢鰜怼?/p>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后說一說單位名稱是什么?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后匯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師: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武冈市| 罗源县| 安图县| 德昌县| 化州市| 从化市| 黎城县| 康平县| 云安县| 汝城县| 武陟县| 墨玉县| 荣成市| 兴山县| 顺平县| 达尔| 伊吾县| 麦盖提县| 饶阳县| 板桥市| 碌曲县| 宁河县| 易门县| 东源县| 呼和浩特市| 胶州市| 新乐市| 皮山县| 梅河口市| 海盐县| 莫力| 松阳县| 枝江市| 绥棱县| 建宁县| 昌吉市| 化德县| 宜兰市| 内丘县| 桃园市|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