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通用10個)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與傳統(tǒng)的國家,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著中華文明走過了五千多年的歷程,從未間斷,它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根基,也堅定了我們的民族走向未來的信心。如下是給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1
春秋時期的燕國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華的人。因聽說楚莊王是一個明君,他倆一同到楚國去尋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機會,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風(fēng)雪,陷于茫茫荒原。寒冷、饑餓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說:“要死就死在一塊,我扶你走吧!”兩天后,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兩人合抱的空心樹下,暫避風(fēng)雨。左伯桃氣喘吁吁地說:“兄弟,荒原千里,風(fēng)雪無邊,與其兩人冷餓而死,不如救活一個�!毖蚪前дf:“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國去�!弊蟛遗e起雙手,搭在羊角哀的雙肩上深情地說:“你的心意我領(lǐng)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我倆的共同理想,不論這個理想是咱倆共同實現(xiàn),還是你一個人去實現(xiàn),都算達到目的了,你說是不是?”兩人真誠相讓,最后還是左伯桃說服了羊角哀。羊角哀到楚國見到楚王后,立即帶人回到荒原。這時左伯桃已凍死在空樹洞里。他埋葬了朋友的.尸體,痛哭而別。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總是朝著左伯桃遇難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默禱告:“伯桃,我一定要實現(xiàn)咱倆的理想�!�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2
南北朝時,有個貧寒的讀書人叫明山賓。除了父親留下的一頭牛,他別無他物。一年春天,正值青黃不接,家里揭不開鍋,明山賓只好把牛牽到集市上去賣。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壯,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半天才把牛賣出去。明山賓走出集市不遠,忽然想到:這頭牛從前得過蹄疾,如果勞作過累或者牛棚過于潮濕,蹄疾就會復(fù)發(fā),而今換了主人,不知正確使役,到時候,人家不是等于買了一頭沒用的牛嗎?于是,他急忙趕回去找到買主,把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還特別囑咐使役、飼養(yǎng)的方法。買主聽了,要求明山賓退回一些錢,明山賓想想也是,就退還了買主一些錢,然后心情輕松地回了家。這件事傳開后,人們都稱贊明山賓的誠實美德。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3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彼五フf:“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xué)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fēng)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4
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誠實守信的。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jīng)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他在接受皇帝的'復(fù)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实叟c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jié)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晏殊當官后,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里閉門讀書。后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贊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游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獎的�!被实塾址Q贊他既有真實才學(xué),又質(zhì)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為人的誠實,表里如一,不弄虛作假,對于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5
晏殊做童子生的時候,張文節(jié)就把他向朝廷推薦,皇上召見晏殊到朝堂下。這個時候皇帝正好親自主試進士,就命令晏殊一同應(yīng)試。晏殊看了看試題。他對皇上說:“這個題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經(jīng)做過回答,我還保存著答卷,請求換一個題目�!被噬戏浅O矚g他的誠實。
晏殊后來在文館就職,當時天下太平,皇上允許臣下們找好日子舉行宴飲。于是連下級官員和文館里的士大夫們都相互宴請,以至于市場上的酒樓和路邊的小酒店都成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當時很貧窮,不敢外出,獨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論理和學(xué)習(xí)。有一天,皇上選擇太子的老師,宮中忽然傳來消息晏殊被任命了,傳達政令的.太監(jiān)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問皇上,皇上告訴他說:“聽說這些天來臣下們沒有一個不在搞相互宴請和嬉游的,并且通宵達旦地,惟獨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讀書,像這樣地謹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當太子的老師。”
晏殊到朝堂感謝皇恩�;噬袭斆娓嬖V晏殊為何被選為太子的老師。晏殊的回答非常質(zhì)樸,他說:“我不是不喜歡宴請游嬉,確實是太窮沒有做宴請的本錢;我如果有錢的話也一定去,只是沒有錢所以不能出去罷了�!被噬细拥叵矚g他的誠實。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6
1910年初秋,11歲的毛澤東孤身一人外出求學(xué),臨行前給父親留了詩一首:“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埋骨向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彼沁@么寫的也是這么做的。在求學(xué)期間,他不僅孜孜不倦地學(xué)習(xí)課本知識,而且做到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薄笆率玛P(guān)心”使毛澤東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立下了救國救民之志。正是在少年時立下的志向激勵下,毛澤東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領(lǐng)導(dǎo)黨和全國人民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
古人云:志當存高遠,心應(yīng)容九州。遠大的理想是人前進的動力,惟有立志方能立身。在志向這一精神動力的推動下,人們才能披荊斬棘,自強不息,奮進不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愈挫愈勇,到達自己光輝的頂點;才能用自己的真與誠、勤與奮、血與汗?jié)补喑鰻N爛的理想之花。反之一個人如果鼠目寸光,胸?zé)o大志,只會追名逐利,為個人的蠅頭小利而奔忙,那他就難以找到人生的坐標,最終庸庸碌碌度過一生。
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應(yīng)以毛澤東少年立志的事跡為榜樣,同時學(xué)習(xí)身邊勵志成才的先進事跡,樹立崇高的理想,把祖國與人民的`利益與個人理想結(jié)合起來并付諸實踐。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是古人的鴻鵲之志。今天的我們更應(yīng)有超越古人的志向,以便在這充滿希望的新世紀,在這令人振奮的理想年代,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做新世紀的接班人。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7
蔡順是西漢末年時候的人,很小就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那時候,天下不太平,又遇上大旱年,老百姓活不下去,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
蔡順非常孝順母親,每天挎著籃子去挖野菜,摘野果給母親充饑。有一天,他摘到了很多桑葚,心里高興極了,心想:“這下母親又有吃的了。”正當他高高興興地往回走時,迎面來了幾個起義軍士兵。
幾個起義軍士兵走得又渴又累,正愁沒有水喝,看到蔡順提著兩籃子桑葚,就圍上來說:“喂,小孩兒,把你的'桑葚拿出來,給我們解渴好嗎?”
蔡順緊緊護住籃子,回答說:“不行,桑葚是我采來給母親充饑的,怎么能給你們吃呢!”
有個起義軍士兵往蔡順的籃子里看了一眼,忽然發(fā)現(xiàn)兩個籃子里的桑葚不一樣,一籃都是黑的,另一籃都是白的,覺得很奇怪,就問蔡順:“你為什么把白桑葚和黑桑葚分開呢?”
蔡順嚴肅地說:“我父親早就去世了,母親把我養(yǎng)大,吃了很多苦,我應(yīng)該孝順母親。白桑葚是酸的,我自己吃。黑桑葚是天的,留給母親吃。”
起義軍士兵都是貧苦人出身,他們聽了蔡順的話,一時都說不出話來。有的想起自己在家挨餓的老母親,有的香氣自己病在床上的妻子和骨瘦如柴的孩子,都禁不住流下了心酸的眼淚。這時候,一位年長的士兵感慨說:“如今兵荒馬亂,難得這孩子這么孝順他母親,咱們誰也不要吃他的桑葚了,再給他一些米,讓他拿回去給母親吃吧�!�
于是,幾個起義軍士兵不但沒有拿走蔡順的桑葚,還把隨身帶著的米拿出來一些送給了蔡順。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8
宋朝陳昉有一個備受矚目的家庭,那就是以純樸厚道的家風(fēng),代代承傳的陳氏家族。陳家上下有十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有七百人之多。他們的祖先陳崇德高望重,為家族制定了嚴格的家規(guī),希望子孫后世得以恪守不移,代代相傳,從而使純樸厚道的家風(fēng)能夠綿綿遠遠地傳承下去,至久不息。
到了陳昉主持家務(wù)的時候,家道依然非常的厚樸善良。陳昉為人溫和厚重,以身作則,勤勤勉勉,使得陳氏家族枝繁葉茂,代有賢人,全家上下充盈著一派吉祥和順的景象。
家族人數(shù)如此眾多,他們的生計如何維持呢?原來,陳家的子弟都克勤克儉,維持著非常儉約樸實的生活習(xí)慣,一切的事務(wù),都盡可能自己動手來完成,從來都不委用仆役或者婢女�!傲�(xí)勞知感恩”,孩子們從小沿襲純厚儉樸的家風(fēng),了解物力維艱的道理,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所以他們一生都能夠刻苦耐勞,知足常樂。
陳昉家中,矗立著一座特別建造的廳堂,非常寬闊,能夠容下七百多人共聚一堂用餐。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穿著整齊,扶老攜幼地來到廳堂中。彼此見了面,感到分外地親切,都互相地問長問短,問寒問暖。他們按照年齡、尊卑的'先后,次第而坐,大人坐在一個區(qū)域,小孩另外坐在一起,可謂長幼有序,條理井然。
全家上下,只要還有一位未到,大家都一定會靜靜地等待,直到所有的人都到齊了,才開始用餐。吃飯之時,廳堂悄無聲息,一片寧靜肅穆。等到都吃完了飯,大家才開始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有的談天說地,侃侃而談,有的文質(zhì)彬彬地寒暄問候,互問短長。這是全家共有的幸福時光,是其樂融融最感親情溫馨的交融時刻。許多家族性的問題,也常于此時及時溝通解決,避免了各自為政的誤會與猜疑。
陳昉的家中,養(yǎng)了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狗,它們的性情都特別溫順。更有意思的是,這群家教嚴格的狗,全都是在同一個大槽里用食。主人們?yōu)榧夜纷隽俗詈玫氖痉�,所以它們各個都從善如流,溫和而又乖巧。每到吃飯的時候,它們也牽家?guī)Э诘貋淼酱蟛矍�,彼此互相搖著尾巴,以示問候。
幾條年長的老狗,非常威武地站在那里,原來是在清點數(shù)目。只見它們左看看,右看看,發(fā)現(xiàn)了阿平家的大狗還沒有來。于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在那里憨態(tài)可掬地等待著它的到來。不一會兒,有的狗開始悠悠閑閑地來回踱步,有的狗示以問候地搖搖尾巴,調(diào)皮的小狗干脆一把摟住“哥哥”的脖子,在地上雪球般地滾了起來。大家左等右等,終于看到一只強壯的大狗,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原來,今天主人為它洗了個澡,還理了理身上的毛,這才耽擱了用餐的時間。大狗非常抱歉地搖著尾巴,向大家低頭懺悔,于是,一百多條狗就開開心心地開始了它們的午餐。
陳家主人們那上下同心、喜氣盈人的祥和氣氛,連狗都普受熏陶,從而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鄉(xiāng)里的人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想想看,連狗都能夠互敬互愛,如果人父子兄弟之間不能和諧共處,那將何以為人呢?所以鄉(xiāng)里之人都紛紛起而效法,懺悔改過,使得那一帶的風(fēng)俗日漸純樸厚道。
郡守張齊賢將陳昉一家的事跡,向朝廷作了稟報。朝廷有感于他們?nèi)伺c人之間的互敬之誠,所以就免了他們的徭役,而且禮遇有加。希望這個家族的典范,不但影響全鄉(xiāng),而且能感化全國。
陳昉一家七百多口人,能夠如此敦睦和合地生活在一起,實在是難能可貴。相比之下現(xiàn)代社會,真的很難見到數(shù)代同堂的景象了。甚至夫妻兩個人都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孩子如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長呢?
現(xiàn)在常有許多父母、家長向老師抱怨孩子們的逆反情形。一次一位家長哭訴說:“孩子真的很難教,想不到年紀這么小就這么叛逆,對于父母的教導(dǎo)他不但不聽,不但不能接受,還經(jīng)常惡言相向。這到底是為什么?”
老師就反問她:“請問你們夫妻倆會不會吵架?假使會,是只有‘文場’,還是也有‘武場’?”文場就是只有動口,武場就是出手。這個媽媽很難為情,很慚愧地說道:“很抱歉,過去孩子在更小的時候,我們夫妻倆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不是吵架就是大打出手�!�
這個時候老師就跟她講:“這樣我就沒有辦法幫助你教導(dǎo)小孩,因為小孩在年齡還很小的時候,你已經(jīng)教他知道了,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人與人之間可以動不動就大打出手,可以動不動就吵架。因為你不能盡到父母應(yīng)盡的責(zé)任,所以他現(xiàn)在稍微大一點,他有情緒,他不能與你好好相處,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彼此不能和睦,彼此不能相敬如賓�!币虼艘S系一家的和睦,人人都應(yīng)該要懂得相處之道。
“陳昉百犬”的故事生動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中和煦溫馨的一面。它讓我們了解到,和氣就是家庭最溫暖的陽光,它能夠使一個家庭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美滿的家庭,更是國家未來棟梁成長的溫床。一個美好的家庭氣氛的構(gòu)成,正取決于家里的每一分子能否互相尊敬,互相關(guān)懷,互相禮讓。您是否愿意為朝夕共處的家人,獻上您燦爛的微笑與溫暖的關(guān)懷呢?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9
林則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于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應(yīng)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則徐的推薦,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zé)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㈤T銷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 10
元朝張閏,她家里有八代不分炊,共同生活在一起。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家上下有一百多口人,都非常和睦,從沒有是非,沒有閑話。每天張閏都領(lǐng)著家里這一大班的婦女們,會聚在一個房間里,一同做著裁縫或織布之類的活計。工作完畢后,所有織好的布,和做好的衣服,統(tǒng)統(tǒng)收歸于倉庫之中,沒有一個人會占為己有。每逢小孩啼哭的時候,那些婦女們無論哪一個看見了,就抱起來給他吃奶,不管是不是自己親生的.,都作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和愛護。而這些孩子也一樣不分是不是自己的母親,凡是有人喂他,他就能停止啼哭了�?梢�,她們一家是多么和睦和相融。
當時一些當官或大戶人家都自慚不如,所以到順帝至元年間,朝廷里就派了欽差,在她家門前旌表起來,把她們作為大家的學(xué)習(xí)榜樣。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10個】相關(guān)文章: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10-21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舜的故事07-16
幼兒中華禮儀小故事07-17
中華待客禮儀的小故事08-13
幼兒園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08-18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作文10-02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名言10-21
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格言08-14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警句名言12-03